名师谈 | 王力:修炼古文功底的秘诀——大量阅读、记诵

女排世界杯冠军89722025-08-12 11:15:33

在《古代汉语》的绪论中,王先生说:

“感性认识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感性认识越丰富越深刻,语言的掌握也就越牢固越熟练。要获得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就必须大量阅读古文的典范作品。”

这其实就告诉了我们, 阅读是学习古文的正途。

是以“熟”还是以“记”为基础求会?

那么在古文学习中,到底是偏重多读,以“熟”为基础求会,还是偏重摸清文言词汇语法知识规律,以“记”为基础求会?

有的人认为常用词不好教,学生记不住繁复的词义,读不懂古奥的文章。其实常用词的学习,老师只要简单点拨即可,主要还是由学生自学。学生单纯地记词义总是事倍功半,要结合文章才有效,读得多了、见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领会了词义。 因此我认为只有在讲清、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大量的阅读、记诵才是学习文言的正道。不必过分纠结于语法和词义。在大量的古文字材料的接触记忆之后,这些问题只需稍加点拨,自然会迎刃而解。

我们高中课标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和120个文言实词,以及十几篇要求部分背诵的古诗文,笔者认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学生如果想达到能够读懂浅近的文言文这样的学习目的,那么理解熟读背诵大量的经典文言文本是必不可少的。

我曾经指导过一个学生学习古文。就是通过简单讲解一本只有简要注释而没有完整译文的古文文选来学习。当然在学习的时候,我的选文和学习要求有一部分超过了现有人教版高中课本古文的难度和长度,比如我会要求学生全文背诵。《劝学》在课本里是节选,我是选的全文。选文还包括《左传》里的《郑伯克段于鄢》、韩非子的《说难》、贾谊的《过秦论》、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欧阳修的《泷冈阡表》等名篇。

我讲解古文的一般方式是讲完选文之后,要求全文背诵并能简单复述大意,但不讲语法和特殊句式。

我的一位学生按照这种方法学了近三十篇古文之后,我用陈垣先生的《大一国文读本》中的无标点选文来试验,让她点断句读。试验的两篇效果很好,基本该断的地方都断对了,说明她能读懂这些浅近文言文的意思。如果学生学习到这个阶段,我们再对语法和特殊句式加以点拨,岂不是事半功倍。

所以, 我们学好文言文的必由之路,是在疏通文意之后多读、多背。如果我们无法面对面地和外国人交流,就得多读他们的报纸书籍,多背他们的文章,才能学好外语。类似的道理,要想学好文言文,读懂文言文,就要多读古文,多背古文。通过一篇篇古文的理解阅读记诵,来真正掌握这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好文言文,读懂文言文。

-END-

文 | 李民刚

责编 | 杜普

编辑 | 墨语

实习编辑 | 哥舒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如何防止手机定位追踪保护隐私?
Y Combinator突然撤出中国,陆奇创业成立新基金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