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自己不行,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治愈这种病,只需5个步骤
一个职场小白,工作1-2年,经历过师傅带入门的阶段后,开始慢慢接触难度更大、独立性更强的项目。但是,由于自身的经验和技能都未成熟,当琐事、急事纷繁而至,就忙得找不到头绪。
久而久之,工作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进而导致严重的焦虑情绪:面对一项新的工作,总有个念头冒出来“我做不了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对我来说太难了”,于是就想放弃,想要逃避。并且,身体方面也开始受到压力影响,作息紊乱、偏头痛、心慌等状态开始出现。
其实,无论是职场里,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面对新的变化,总要经历一段从混乱到逐渐清晰的过程。既然大家面对的过程是一样的,为什么有些人能顺利过渡,有些人则产生焦虑呢?
细看一下这个职小白,其焦虑产生的根源是“我做不了”这个念头。如果你也跟这位职小白一样,正处在自我否定的焦虑中,不妨可以按以下的方法(行为认知疗法),进行自我引导。
例举一下,有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胜任不了这项工作?
如:经验少、决断性差、人际关心处理能力弱、做事思路不清晰等
展开全文
那么是否存在一些反驳的证据?即反驳“无法胜任工作”的证据,证明你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子的?
如:曾经有过成功的经验,有过与人合作成功的经验,曾经得到过同事或客户好的反馈等等
以上两点的比较,可以发现,焦虑中的职小白,其认知过程中,把自己好的一面都筛除了,脑海里只留下觉得自己不好的一面。于是,一直就觉得“我不行,我不行”,情绪陷入失落、受挫。
接下去,可以再细细地回忆一下,这些年来的工作和学习,自己的优势在哪些方面?
如:工作勤奋、学习努力、细心等等。
当例举的优势越来越多时,我们会发现,其实自己也没那么差,也不一定完全不行。
的确,很多时候,真正影响个人情绪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自身对事情的看法,是看法左右了情绪。
当我们的想法从更客观的角度去看时(好与不好都存在),我们的情绪就产生了变化,对自己的评价从很差上升到一般(自己也没那么差,可以试着做做看)。当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改变,则情绪和行为也会向好的一面转化。
所以,当产生职场焦虑时,当对自己产生怀疑时,可以尝试把对待自己和事情的看法分成两面,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都回顾一遍。行动方面,先从容易完成的事情切入,再慢慢过渡到困难的事情。多回顾、借鉴曾经成功的方法。相信定能助你找回自信。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知己知彼KnowCareer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