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闻”的起源与演变(源流)
【字形】甲 金 篆
【构造】会意字。甲骨文右边是只耳朵,左边是一个举手附耳谛听的人,会人听到声音之意。金文将耳朵移下,人头上加点,象征声音。篆文改为从耳、門声的形声字。隶变后楷书写作聞。如今简作闻。
【本义】《说文·耳部》:“聞,知闻也。从耳,門声。”本义为听见。强调的是听到的结果。
【演变】闻,本义指❶ 听见:于是天龙~而下之|听而不~|~风而动|~风丧胆|~所未~|耳~目睹|喜~乐见。引申指❷ 听说,知道:公~其期。又表示❸ 被听到,达到:鹤鸣于九皋,声~于天。用作使动,指❹ 使听到,报告:令尹诛而楚奸不上~。又引申指❺ 闻名:不求~达于诸侯。由此引申指❻ 名誉,声望:令(美好的)~广誉施于身|丑~|默默无~。由听到,用作名词,指❼ 听到的东西,听闻,知识:友直,友谅,友多~|博~强志。又引申指❽ 听到的传闻,事迹:网罗天下放失旧~。后又用于表示❾ 用鼻子嗅气味: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其香。
【组字】闻,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