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十四阿哥胤禵究竟干了什么,惹得康熙大怒,抽刀就砍
根据《清实录·圣祖实录》的记载,正是由于胤褆那句“术士张明德曾相允禩必大贵”,使得康熙皇帝察觉了胤禩的夺嫡野心,经过一番调查,康熙皇帝发现了胤禩的种种罪行:
1. 他包庇内务府总管凌普,企图借此博得贤明虚名,甚至将康熙皇帝给予的“宽宥恩泽”据为己有,这让康熙皇帝发怒并放出狠话:“如有一人称道汝好,朕即斩之”。
2. 胤禩明知术士张明德有刺杀之图,却未曾阻止,也没有上报,使得康熙皇帝认为他与张明德勾结,谋害胤礽,犯下了大罪。
因此,《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录了康熙皇帝对于胤禩的惩处决定:“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党羽相结,谋害允礽。今其事皆败露,即锁系,交议政处审理。”
事实上,胤禩在太子胤礽被废除后,并未主动发动夺嫡行动。从康熙皇帝将胤禩任命为“内务府总管”一职这一点就能看出,若非胤褆的挑唆,胤禩本有可能成为最接近储位的皇子。并且,康熙皇帝对胤禩的罪行定性显得有些牵强。
于是,素来与胤禩关系亲近的皇九子胤禟,便联合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胤禵,打算进宫为胤禩求情。然皇四子胤禛未作回应,性格直率且重情重义的皇十四子胤禵毫不犹豫地跟随,甚至带着毒药誓言“愿与同死”,并携带锁铐以表忠诚。
《清实录·圣祖实录》记录了胤禵为胤禩求情的奏折:“八阿哥无此心(谋害胤礽,谋夺储位),臣等愿保之。” 然而,康熙皇帝震怒至极,拔刀欲斩。若非皇五子胤祺急忙跪下劝阻,其他在场的皇子恳求,胤禵很可能已经命丧皇帝之手。
那么,为什么十四阿哥的一番话会如此激怒康熙皇帝呢?
要明白这一点,必须了解康熙皇帝此时的心情。废除太子胤礽后,康熙皇帝悲痛至极,患上轻微中风并拒绝治疗,心情极度低落,每日以泪洗面,难以释怀。在此背景下,皇四子胤禛并未顾及任何宫廷内斗,而是流泪进言:“圣体违和,已久应当治疗,方为百官福,天下之福。”
这番诚恳的言辞正是康熙皇帝最为需要的,他期待的是皇子们能给予他安慰与力量,而非继续陷入宫廷的权谋争斗之中。康熙皇帝之所以将“诸皇子有钻营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容”的话语送出,正是希望看到皇子们的明理与孝顺。
而与此相反,十四阿哥胤禵却站在了康熙皇帝的对立面,公然为胤禩辩护。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彻底认定胤禩有结党谋权的危险,并担心他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面对这样的局面,胤禵仍旧坚持为胤禩求情,显然是对父亲的心情漠视,这无疑激起了康熙皇帝的强烈愤怒。也正因为如此,康熙皇帝才会以佩刀示警,几乎要亲手结束胤禵的生命。
参考文献:《清实录·圣祖实录》、《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